了解PCB上走线的线宽与载流和压降及温升的关系我们才能知道功率线设计时应采取的线宽值
压降
ΔV = I * R 压降与线路电阻成正比,电阻与铜皮的宽度成反比
关于R的计算参考PCB上走线电阻评估方法
在已知允许压降和要求电流的的情况下根据R公式计算出最小宽度
举例
连接长度6inch=0.1524m 电阻系数1.75 x 10^(-8) Ω·m 允许压降0.1V 要求电流1A 求需要的最小宽度
由ΔV = I * R得出电阻需小于0.1Ω
横截面积应大于ρ*L/R=1.75 x 10^(-8)*0.1524/0.1=2.667 x 10^(-8)平方米=0.027平方毫米
横截面积除以厚度即为宽度0.027/0.035=0.77mm
温升
温升会使铜皮的电阻增加。由于铜材料的电阻系数会随温度上升而增大,铜皮通电后会产生一定的温升,这会使其电阻增加约4000ppm/°C。所以需要考虑温升导致的额外电阻,选择更大的铜皮。
对印制板内外层导线、最小导线宽度和厚度应依照公式 I = k*ΔT^0.44*A^0.725
- I为电流、单位为安培(A)
- A为截面积、单位为平方密耳(mil2)
- Δ、T为温升、单位为摄氏度(℃)
- k为常数,外层: k = 0.048;对于内层: k = 0.024
导线的允许温升定义为印制板层压板材料最高安全操作温度和印制板承受的最高热环境温度之差。对于对流冷却的印制板组装件、热环境是印制板使用处的最高室温。对处于对流环境中的传导冷却印制板组装件、温升由于传导冷却零件的耗散能造成、还宜考虑通过印制板和/或散热片到冷片的温升。对真空环境下传导冷却的印制板组装件、热环境是零件耗散能的温升和通过印制板和/或散热片到冷片的温升。真空环境下宜考虑零件、印制板组装件和冷片间辐射传热的影响。
对内层而言导线厚度是层压基板铜箔厚度、除非用到盲孔/埋孔、这时铜箔厚度包括铜工艺镀层。对外层而言、导线厚度也包括镀通孔工艺中沉积镀铜的厚度、但不包括焊料涂层、锡铅镀层或二次镀层的厚度。宜注意到首选印制板材料的标准图规定的箔厚度只是标称厚度值、一般变化范围可达±10%。对于外层电镀
前处理会减少底层铜厚度、铜总厚也将变化。而且既然镀铜厚度由镀通孔孔壁铜厚要求而定、而相对应的外层铜可以与镀通孔孔壁镀层厚度不一样(见10.1.1)。因此、如果导线厚度是关键的、成品板导线最小厚度宜在布设总图中注明。
根据中学物理知识可以知道一个物体的电阻与材料、横截面积、长度有关。由于我们的电流是在铜皮上走,所以电阻率是固定的。横截面积可以看作铜皮的厚度,也就是PCB加工选项中的铜厚
通常铜厚以OZ来表示,1 OZ的铜厚换算过来就是35 um,2 OZ是70 um,依此类推。那么可以很轻易地得出结论:在PCB上要通过大电流时,布线就要又短又粗,同时PCB的铜厚越厚越好。
并且随着宽度的增加,PCB载流能力并不是严格按照线性增加,而是增加幅度慢慢减小,这也是和实际工程里的情况一致。如果提高温升,导线的载流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
通过这两个表,能得到的PCB布线经验是:增加铜厚、加宽线径、提高PCB散热能够增强PCB的载流能力。
文档信息
- 本文作者:Tiny-Y
- 本文链接:https://tiny-yhw.github.io//pcb-wire-current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